日期:2020-03-23 16:14:09 原文来自:希望之光心理咨询
随着大部分的企业进入复工阶段,我们也开始慢慢准备实现今年的flog,你在年初给自己定了什么小目标呢?今年我们能否完成我们的目标,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分析。
我们在达成目标之前是需要做一些改变的。
心理学家詹姆斯·普鲁查斯卡(James Prochaska)和卡洛·迪克勒蒙特(Carlo Diclemente)在20世纪80年代的共同研究成果表明,自我改变从来不是戏剧性的觉悟和突变,而是有一系列必经步骤的。具体来说,在彻底完成改变、建立新习惯之前,要经历五个阶段:
1、前意识阶段(precontemplation):没有感到问题的存在,或拒绝承认问题的严重性。
2、意识阶段(contemplation):意识到改变的重要性。
3、准备阶段(preparation):了解相关步骤,做事前准备。
4、行动阶段(action):开始执行计划。
5、保持阶段(maintenance):根据新情况进行调整,并继续执行计划。
每个阶段,所需要的对应的策略是不一样的。
而一般人最常犯的错误,就是在还刚处于第二阶段,也就是“意识阶段”时,就直接去行动。然而这个时候恰恰是热情最高,但决心也最脆弱的节骨眼,一旦遇到强大阻力(这几乎是肯定的),一瞬间,决心就承受不了负荷了。
当意识到问题的时候,想要改变的意愿是最强烈的。但是,如果这个时候把意愿转换为行动,就容易产生过高期待,做出不切实际的计划。社会科学家乔恩·艾尔斯特(Jon Elster),把这种在最开始制定计划时高估自己的倾向,称为“计划谬误”。艾尔斯特认为,人们之所以会低估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的困难,一是因为没有客观地比较类似项目的先例;二是因为没有留足提前量,也就是过分依赖没有意外发生的顺境。
我们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会有一种迷之自信,当第一波波折来临时,健身的意愿也就会快速瓦解,甚至遇到几次这样的情况之后,会形成一种“认命”的心态,觉得自己反而是个没毅力的人,干脆就破罐子破摔。这很像是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中所谓的“推行”(regression),人在高级阶段遇到挫折,会回到低级阶段寻求满足和安慰。
一旦决定改变,当下要做的事情,反而是要克制自己的热情。
任何一个乍看起来很容易完成的计划,因为事先根本没有认真去探索自己的承受力,也没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受过真实的困难所在。试着降低预期的心理建设,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,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坚持下去的概率。一言以蔽之:在改变行为的过程中,你更应该重视的,是每个改变的“成功率”,而不是“幅度”。也就是说改变坏习惯的过程,应该是“小碎步快跑”,而不是“大踏步前进”。
失败带来的挫折感对于一个想要改变的人,打击实在太大。任何人的任何改变过程中,没有一次失败是因为“预期太低”导致的,相反,有的失败,背后的主因其实都是“预期太高”以及进而带来的沮丧。人的意志力有限,一件事情如果不能带来即时正向反馈的“效能感”,几乎注定难以为继。
当成功达到了小目标,开始有了信心,也有了点成果后,再往下设定第二个小目标,是不是动力也就会大很多呢?新浪微博在2017年的一份针对10万以上减肥者的的调查显示,那些貌似下定决心想要减肥的人,在心态上真正保持合理预期的,不超过20%。但是,只要预期合理,真正进入行动期和保持期的人会占到90%,也就是说,下决定不难,行动和保持也不难,但是,在下决心后需要一个冷静的权衡,能对自己有合理的预期,才是难中之难。
所以,当兴致勃勃地梦想着脱胎换骨时,应该追求的,反而是低调、稳妥,能保证“成功率”的计划。每次幅度不要太大,以确保成功率为第一要位。自律,就是这样“积小胜为大胜”的结果。
参考:《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》
上一篇: 儿童学习障碍的因素及训练
下一篇: 拒绝暴力
入驻咨询师都具备国家颁发资质,并有从业经验,保证专业水平和质量
通过科学、客观、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、分析、评价
就医160预约挂号网合作伙伴,让您轻松放心预约挂号
环境设计皆以来访者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为前提,创造良好咨询氛围
全国咨询热线